?標準?方案?指南?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 通信作者:趙正言,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部,杭州310052,Email:?zhaozy@zju.edu.cn
Consensu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children
The Editorial Board,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;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,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: Zhao Zhengyan, 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 Care, Children's Hospital,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, Hangzhou 310052, Chinaf?Email:?zhaozy@zju.edu.cn
l摘要】過敏性疾病包括食物過敏、特應性皮炎、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等,已成為21世紀常 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。由于我國兒科過敏??漆t生相對缺少,臨床上存在對過敏性疾病診斷及 治療標準不統一、漏診、誤診、處理不當或診斷過度并存的情況。經多個學組多學科專家共同討論后 撰寫本共識,以期為兒科全科醫生長期綜合管理過敏性疾病患兒提供幫助。
D01:10.3760/cma.j.issn.0578-1310.2019.03.002
過敏性疾病包括食物過敏、特應性皮炎、過敏 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等。隨著疾病譜的轉變,過敏 性疾病已成為21世紀常見疾病之一,影響了全球 約25%的人群,不僅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,甚至危 及生命,并給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⑴。近年來 中國兒童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漸接近西方國家, 如重慶地區2歲以內兒童食物過敏檢出率為3.5%~ 7.7%心】;其他過敏性疾病呈上升趨勢,如國內1~ 7歲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由2002年的3.07%升 高到2015年的12.94%婦);2010年我國14歲以下城 市兒童平均累積哮喘患病率已達到3.02%, 2年現 患率為2.38%,較10年、20年前分別上升了 43.4%, 147.9%舊。中國大陸地區人口中過敏性鼻炎的患 病率亦高達4% ~ 38%⑺。此外,同一患兒可能共患 多種過敏性疾病,給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。我國 兒科過敏??漆t生相對缺少,患過敏性疾病的兒童 多分散于皮膚科、呼吸科、消化科、耳鼻咽喉科及兒 童保健科等診治。因此,存在診治標準不統一、漏 診、誤診、處理不當或診斷過度并存的情況。此外, 各科臨床醫生對過敏性疾病診治規范可能存在認 知不足和使用不當等問題。為此,中華兒科雜志編 輯委員會與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再一次組織免 疫、呼吸、皮膚、消化、耳鼻咽喉、兒童保健等多個學 組多學科專家共同討論、撰寫“兒童過敏性疾病診 斷及治療專家共識”,以期為兒科全科醫生長期綜 合管理過敏性疾病患兒提供幫助。
[術語]
1.?超敏反應(hypersensitivity)與過敏(allergy): 機體受到生理劑量的過敏原剌激后,出現異于常人 的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的反應稱為超敏 反應,可由免疫和非免疫機制介導,免疫機制介導 的超敏反應稱為過敏。
2.?過敏性疾病(allergic disease)澤一組由于機 體免疫系統對環境中典型無害物質產生的超敏反 應性疾病。包括過敏性鼻炎、特應性皮炎、過敏性 哮喘、食物過敏和嚴重過敏反應等。
3.?過敏原和(或)變應原(allergen):指誘導機 體產生過敏的抗原物質,多為蛋白或多肽,部分 小分子物質作為半抗原與某些蛋白結合后成為過 敏原。
4.?特應質(atopy):指個體或者個體家族成員 在接觸過敏原時,傾向于產生IgE類抗體的免疫應 答并出現過敏性疾病I頃向的特質O
5.?特應性進程(atopic march):嬰兒或者兒童早 期出現的某種特應性疾病常預示未來其他特應性 疾病的發生稱為特應性疾病的自然進程,即特應性 進程。
6.?嚴重過敏反應(anaphylaxis):系在接觸過敏 原后數分鐘到數小時內迅速發生的危及生命的嚴 重癥候群,累及兩個或以上器官和(或)系統,嚴重 時可發生過敏性休克,須給予緊急救治閭。
7.?口服免疫耐受(oral tolerance):通過口服抗 原機體對該抗原不產生或產生低免疫反應的特異 性無應答狀態。
[發病機制及常見影響因素]
各種常見過敏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學機制見 表l
注:++表示該機制為疾病發生的主要機制;+表示該機制參與 疾病發生;-表示尚無明確證據顯示該機制參與疾病發生
?
UgE介導過敏主要指臨床最常見的I型超敏 反應。發生過程主要包含(1)致敏期:過敏原進入 機體誘導B細胞分泌IgE抗體并結合在肥大細胞、 嗜堿粒細胞表面。結合IgE的肥大細胞、嗜堿粒細 胞處于致敏狀態。(2)發敏期:①速發相反應往往發 生于數分鐘到2h內。當相同的抗原再次進入致敏 的機體,與2個及以上IgE抗體結合,使FceR I交 聯,導致肥大細胞與嗜堿粒細胞釋放預存的組胺、 緩激肽酶、嗜酸粒細胞(eosinophile granulocyte, EOS)趨化因子等;上述各種介質引起小血管及毛 細血管擴張,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,平滑肌收縮,腺 體分泌增加,EOS增多、浸潤,引起尊麻疹、血管性 水腫、支氣管哮喘、過敏性休克等臨床表現。②遲 發相反應常發生于接觸過敏原后2~48 h甚至更長, 與新合成前列腺素D2、白三烯、肝素、血小板活化 因子及細胞因子相關。遲發相反應早期引起黏膜 滲出,長期反復發作造成組織損傷和增生性炎癥。
2.?非IgE介導過敏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,屬免 疫延遲反應,參與細胞眾多,如T淋巴細胞、調節性 T細胞、樹突細胞等。
3.?部分患兒同時存在IgE及非IgE混合介導的 過敏機制。
1 .遺傳:過敏性疾病為多基因遺傳并與環境交 互。部分單基因與特應質直接相關,如DOCK8基 因缺陷患兒多發生哮喘、特應性皮炎、食物過敏。
2.?感染與內毒素暴露:衛生假說認為多子家族 或農場居住的兒童不易患過敏性疾病。生后與病原 及內毒素充分接觸,誘導免疫系統產生Thl-干擾 素優勢應答,抑制Th2類細胞因子,防止過敏性疾 病發生。
3.?腸道菌群:兒童早期腸道豐富的黏膜相關淋 巴組織與大量腸道微生物相互作用對于產生免疫 耐受至關重要。不同的菌群模式可誘發不同的免 疫反應模式,腸道益生菌群可促進Thl傾向免疫應 答,也可促進Treg發育及分泌抑制性細胞因子。益 生菌防治過敏性疾病是目前的研究熱點領域,以期 達到免疫適宜狀態。
[診斷原則]
_、過敏癥狀識別
當主要家族成員患有過敏性疾病時,該兒童應 作為過敏性疾病高危兒進行管理。然而,過敏性疾 病的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(表2),尤其是食物過 敏,可同時具有多器官系統過敏的癥狀,故詢問癥 狀發生的時間、誘因、頻率、持續時間、前期治療效 果及排除其他疾病后,應高度懷疑過敏的可能。
當疑診過敏性疾病時,病史詢問的重點在于推 測可疑過敏原。如嬰幼兒常發生食物過敏和特應 性皮炎,而食物過敏癥狀常表現于皮膚和消化道, 很少單獨出現呼吸道癥狀,通過詢問飲食史或飲食 日記以幫助尋找致敏食物;吸入過敏原所致季節性 過敏多發生于年長兒,如花粉過敏患兒發病一般是 在特殊花粉出現的季節,并因地理環境不同發病時 間也有變化;霉菌所引起的過敏可能在潮濕的季節 多發或加重;全年發作的患兒往往與蟠、蟬螂、動物 皮毛、食物有關。
嚴重過敏反應可在暴露于可疑過敏原后數分 鐘或數小時內癥狀快速進展,至少累及呼吸或心血 管系統,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死亡。臨床醫生應關注 嚴重過敏反應危險信號⑼,如消化道(痙攣性腹痛、 嘔吐、腹瀉等)、皮膚及黏膜(突發全身性奪麻疹、瘙 癢、臉紅、唇-舌-懸雍垂腫脹等)、呼吸系統(喘鳴、 哮喘、呼吸費力、持續劇烈咳嗽、發紺等)、心血管系 統(低血壓、心律紊亂、暈厥等)癥狀。一旦發生嚴 重過敏反應,應即刻搶救。
二、常用輔助檢查
用于過敏性疾病診斷的方法較多,每種方法適 應對象及疾病存在差異(表3)。
(一) 體外檢查
1.?EOS檢測:外周血、局部體液(鼻分泌物、皮 皰液、支氣管肺泡液等)或胃腸黏膜中的EOS增高 可輔助診斷過敏性疾病。過敏患兒外周血EOS常〉 0.5xl0"/L;當誘導痰液中EOS計數>0.03提示存在 EOS性氣道炎癥"E。EOS升高水平與特應性皮炎 癥狀嚴重程度正相關,故可作為監測臨床療效的指 標之一s。EOS增高亦可見生理(如早產兒、家族 性或靜脈營養后)或病理(如寄生蟲感染、EOS肺炎、 炎性腸病、T細胞免疫缺陷等)情況,需注意鑒別。
2.?血清特異性IgE(specific IgE, slgE)檢測:血 清總IgE水平對于診斷過敏性疾病價值有限,故應 采用血清slgE測定篩査I型超敏反應,靈敏度和特 異性較高。血清slgE的量可根據不同檢測方法繪 制的標準曲線獲得,故因實驗室采用的檢測方法 不同而使得各自測得的slgE水平不具可比性g。 通常,血清slgE水平越高,患兒對相應過敏原發生 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越大,但并不能反映癥狀的嚴 重程度'⑴。與皮膚點刺試驗相同,血清slgE檢測 陽性,僅代表致敏狀態而不一定出現過敏的臨床 表現。
3.?特異性IgG檢測:不能單純基于抗原特異性 IgG和IgG4抗體滴度檢測診斷過敏性疾病,也不能 作為進行食物規避或藥物治療的依據"成。
所有體內檢查均有誘發嚴重過敏反應風險,故 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院內有專業人員監測時進行。
1.?皮膚點刺試驗:是篩査食入及吸入過敏原誘 發IgE介導的速發型變態反應最常用的方法。測 試時應同時設立陽性(組胺:10 g/L)及陰性對照(生 理鹽水)。無論對于吸入或食入過敏原,皮膚點刺 試驗均具有較低的陽性預測正確率和較高的陰性 預測正確率,故皮膚點刺試驗陰性可基本排除該過 敏原誘發的IgE介導的過敏反應,而陽性者則需進 一步確診。
2.?激發試驗:口服激發試驗陽性是確診食物過 敏的依據[17'19jo乙酰膽堿支氣管激發試驗在臨床 上主要用于判斷可疑哮喘患兒是否存在支氣管高 反應性及其程度。
1.?肺功能檢査:肺通氣功能測定是確定兒童哮 喘診斷、評估疾病嚴重度并指導控制藥物治療強度 的主要手段,哮喘患兒存在可逆性通氣功能受限, 表現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。盡可能對所有懷疑 哮喘的適齡兒童進行此項檢査,并定期復査。
2.?呼出氣一氧化氮測定:為無創氣道炎癥檢測 手段,有利于氣道炎癥狀況評估,對長期控制治療 藥物劑量的調整有一定幫助,建議進行系列動態監 測,單次檢測的實際臨床意義有限。
3.?內鏡檢查:若病史高度懷疑消化道癥狀與食 物攝入有關,但經飲食回避4周,癥狀仍不緩解,需 要進一步診斷和鑒別診斷時,可由消化科醫生決定是否進行消化內鏡檢査啊。
(四)各種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標準
診斷標準詳見各專科疾病診療指南ma],當高 度懷疑為過敏性疾病時,需轉診至相應??七M行確 診及長期管理。
[治療原則及管理]
過敏性疾病屬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,管理的主 要策略包括對因治療(回避過敏原或對部分患兒采 用特異性免疫療法)和藥物對癥治療。患兒和(或) 家長的依從性是決定療效的重要因素。曾發生嚴 重過敏反應者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筆和醫療救助卡 片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。
一、對因治療
采用恰當方法避免接觸已明確的吸入過敏原 是治療氣道過敏性疾病的有效措施(表4)。當確 診為食物過敏或由食物誘發的其他過敏性疾病,應 嚴格回避過敏食物;同時,醫生及營養師應在飲食 回避過程中密切隨訪、及時調整膳食結構和補充微 量營養素,以維持患兒正常生長發育。牛奶蛋白過 敏患兒應合理選擇替代食品[18-|9]0母乳喂養者應 繼續母乳喂養,母親回避牛奶及其制品,并補充鈣 劑(800~1 000 mg/d);當母親飲食回避后癥狀不緩 解且伴有生長障礙時,可選用氨基酸配方粉喂養。
使用安全的殺蟲劑 配方奶喂養者應根據病情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深度水 解或氨基酸配方。2歲以上仍對牛奶蛋白過敏者, 建議回避牛奶蛋白及其制品,均衡膳食;若為嗜酸粒 細胞性食管炎應在??漆t生指導下選用深度水解或 氨基酸配方。教育家長在購買、儲存及使用食品前 仔細閱讀標簽,避免無意攝入。
特異性免疫療法應在有嚴格醫療監測的醫院 進行。對于診斷明確的過敏性鼻炎患兒或哮喘控制 不理想且與疾病相關的過敏原已得到確定的兒童, 可在基礎藥物治療同時使用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 療,但是目前國內僅有蟠蟲變應原免疫制劑可供臨 床使用g。因食物過敏有自愈傾向,目前口服免疫 療法治療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尚未在臨床常規開 展,國外建議用于5歲以上過敏癥狀持續的患兒"。
需要專科醫生根據專業指南進行藥物選擇并 隨訪W刊表5)。
一線治療藥物。大腿外側肌肉注射1:1000的腎上 腺素,6月齡~6歲(<30 kg) ,0.15 mg/次;6 ~ 12歲(N 30 kg) ,0.3 mg/次;>12歲 0.5 mg/次。若無緩解,5 ~ 10 min可重復使用1次。治療時多選擇仰臥位 (嘔吐者建議左側臥位,呼吸困難者可以45。坐位), 抬高下肢以改善低血壓展"。嚴重過敏反應治療關 鍵是維持呼吸道通暢和保持有效血液循環,其他治 療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、抗組胺藥物等。I
2.?抗組胺藥:口服抗組胺藥可有效耳[—] 皮炎的瘙癢,明顯緩解過敏性鼻炎所致4頃二I 涕打噴嚏癥狀,對過敏性結膜炎所致眼贏慶匝有 一定緩解作用,但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。鼻用抗組 胺藥對控制過敏性鼻炎的鼻部癥狀療效相當于或 優于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藥,特別是在對鼻塞癥狀的 緩解上更為有效。消化道過敏癥狀一般不建議使 用抗組胺藥。兒童應用抗組胺藥需注意年齡限制, 按照藥品說明書應用。
3.?白三烯受體拮抗劑:為兒童哮喘和過敏性鼻 炎治療的一線用藥;對過敏性鼻炎所致鼻塞癥狀改 善作用優于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藥。
4.?糖皮質激素:對于嚴重過敏者,如嚴重喘息 發作、喉頭水腫、血管性水腫及全身過敏反應可短 期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。口服糖皮質激素對嗜酸 粒細胞性胃腸炎治療有效;嗜酸粒細胞性食管炎亦 可采用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,無效時可全身應用;
5.?肥大細胞膜穩定劑: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 二線治療藥物,對緩解噴嚏、鼻癢、流涕等癥狀有 一定效果,但對鼻塞的改善不明顯。也可在致敏 花粉播散前2周開始作為預防用藥,以緩解發作 時癥狀。
6.?抗IgE抗體:用于6歲以上經吸入激素合并 長效爲-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治療控制不佳的中重 度過敏性哮喘患兒。
7.?其他治療: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是目前治 療特應性皮炎的二線外用藥物,某些特殊部位,如 面部、頸部、外生殖器等,可視皮損情況合理選用。 同時需注意使用潤膚劑修復和維持皮膚屏障是特 應性皮炎治療長期治療管理的基礎。鼻腔鹽水沖 洗作為輔助治療方法,可明顯改善過敏性鼻炎患兒 噴嚏和鼻塞癥狀。
[預防]
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室外和室內環境中的過 敏原(表4)。
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營養策略主要針對過敏性 疾病高風險人群3-也2皿。
1.?喂養方式:純母乳喂養至少4~6月齡;有條 件的配方奶喂養者建議選擇部分水解配方。
2.?固體食物引入:4~6月齡后常規引入固體食 物,不晚于1歲;每次只引入一種新食物且持續3 ~ 5 d或5 d以上;食物多樣化,保持日常攝入以維持 其耐受性。
3.?其他:添加益生菌僅用于預防濕疹;不能母 乳喂養者建議添加含有益生元的配方粉;不建議采 用其他免疫調節性營養食物(如<0-3,維生素D)預 防過敏性疾病。
[教育管理]
一、健康教育
健康教育在過敏性疾病的防治體系中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義,治療依從性常常決定了治療的效 果。世界過敏組織提出,對過敏性疾病患兒的健康 教育可以分為3個方面:首診教育、強化教育(隨診 教育)以及家庭和看護人員教育s。其主要內容包 括:過敏知識的普及和指導,讓患兒及家長了解過
敏性疾病的病因、危險因素、自然進程以及疾病可 能造成的危害性;告知患兒及其家長均衡營養及隨 訪的重要性;指導患兒進行良好的環境控制,避免接 觸或盡可能少接觸過敏原;告知減少經皮膚致敏的 方法,培養正確的洗護及穿衣習慣;告知患兒過敏 原檢查的必要性和主要檢測方法;介紹藥物治療和 特異性免疫治療的作用、效果、療程和可能發生的 不良反應,指導患兒用藥方法以及劑量和種類的 調整。
充分做好與患兒或監護人的溝通,使其正確理 解該病的發作因素、慢性和復發性特點,以及對學 習能力、生活質量等的影響,使患兒及家長了解過 敏性疾病長期用藥的必要性,克服激素恐懼,從而 增強治療依從性。
罹患過敏性疾病、特應性體質及有過敏家族史 的兒童,只要既往不對疫苗或其成分過敏、所患過 敏性疾病與疫苗成分無關,均可按計劃常規行疫苗 接種㈣。接種時機一般選擇過敏緩解期或恢復期, 且應在有搶救設施的單位進行。
罹患與疫苗成分有關的過敏性疾病患兒的疫 苗接種需謹慎(圖1)[3M8]O建議雞蛋過敏患兒正常 接種麻疹、風疹和部分狂犬病疫苗⑶如;但在接種 流感疫苗后應觀察至少60min[34'4,]o乙肝和人乳 頭瘤病毒疫苗中含有酵母,麻風腮、百白破、水痘、 帶狀皰疹、黃熱病、狂犬病、流感、乙腦疫苗均含凝 膠成分,建議對酵母或凝膠過敏的患兒,接種前應 行皮膚試驗,若結果陽性,則采用分級劑量注射方 案,并觀察至少60 min;如果皮膚試驗陰性,則常規 接種后觀察至少60mint3441]o
疫苗接種4 h內出現N1個系統的癥狀或體征 (包括皮膚、呼吸道、心血管或胃腸道表現)應考慮 為疫苗過敏反應3的。對于曾發生疫苗過敏,但未 確定過敏原者,若發生嚴重過敏反應,則不再接種 該疫苗,并對該疫苗及其成分、周圍環境進行充分 分析,今后再接種其他疫苗時,也應注意有無不良 反應;若發生非致命性疫苗過敏,且有再接種該疫 苗的必要性,也對該疫苗及其成分、周圍環境進行 充分分析,今后每次接種其他疫苗須在配備有搶救 物品及設置的醫療機構進行,并在接種后留觀。
(胡燕、洪建國、趙曉東、宋紅梅、龔四堂、 馬琳、谷慶隆執筆) 參與本指南制定的專家(按單位首字拼音排序):北京大學第三醫 院兒科(李在玲);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重慶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 (胡燕、黎海芷),免疫科(楊錫強、趙曉東);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臨床免疫科(王曉川);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消化科(龔四堂);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(汪之頊);上海市第一人民醫 院兒童醫院呼吸科(洪建國);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耳鼻 喉科(谷慶?。?;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皮膚科(馬琳、 王珊);四川大學華西二院兒童保健科(毛萌);四川大學華西公 衛學員(曾果);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浙江兒童醫院兒童保健部 (李文豪、趙正言);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 院兒科(宋紅梅)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志謝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陸穎霞、上海市第一 人民醫院呼吸科周小建、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安 云飛、北京協和醫院兒科鐘林慶對指南撰寫進行的收集、整理工作
參考文獻
AUergy, 2008, 63(6): 634-645. DOI: 10.1111/j. 1398-9995. 2008.01712.x.
[2]?Hu Y, Chen J, Li H. Comparison of food allergy prevalence among Chinese infants in Chongqing, 2009 versus 1999[J]. Pediatr Int, 2010,52(5):820-824. DOI: 10.1 lll/j. 1442-200X. 2010.03166.x.
[3]?陳靜,廖艷,張紅忠,等.三城市兩歲以下兒童食物過敏現 狀調査[J].中華兒科雜志,2012,50(1):5-9. DOI: 10.3760/cma. j.issn.0578-1310.2012.01.002.
[4]?顧恒,尤立平,劉永生,等.我國10城市學齡前兒童特應性 皮炎現況調查[J].中華皮膚科雜志,2004,37(1):29-31. DO1: 10.3760/j.issn:0412-4030.2004.0L011.
[5]?Guo Y, Li P,Tang J, et al. Preval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nese children aged 1-7 ys[J].Sci Rep,2016,6: 29751. DOI: 10.1038/srep29751.
[6]?劉傳合,洪建國,尚云曉,等.中國16城市兒童哮喘患病率 20年對比研究[J].中國實用兒科雜志,2015,30(8):596-600. D01:10.7504/ek2015080609.
[7]?Zhang Y, Zhang L. 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na[J].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, 2014, 6(2): 105-113. DOI: 10.4168/aair.2014.6.2.105.
[8]?Jimenez-Rodriguez TW, Garcia-Neuer M, Alenazy LA, et al. Anaphylaxis in the 21st century: phenotypes, endotypes, and biomarkers[J]. J Asthma Allergy, 2018,11: 121-142. DOI: 10. 2147/JAA.S159411.
[9]?Lieberman P, Nicklas RA, Oppenheimer J, et al.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naphylaxis practice parameter: 2010 updatefj]. J Allergy Clin Immunol, 2010,126(3):477-480. el-42, DOI: 10.1016/j.jaci.2010.06.022.
[10]?Hargreave FE, Leigh R. Induced sputum, eosinophilic bronchitis,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]/].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, 1999, 160(5 Pt 2): S53-57. DOI: 10.1164/ajrccm. 16O.supplement_ 1.14.
[11]?許以平?過敏性疾病實驗室檢測方法的完善刻不容緩[J]. 中華檢驗醫學雜 ^,2006,29(8):673-675. DOI: 10.3760/j:issn: 1009-9158.2006.08.001.
[12]?Saeki H, Nakahara T, Tanaka A, et al.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2016[J]. J Dermatol, 2016, 43(10):1117-1145. DOI: 10.1111/1346-8138.13392.
[13]?Cox L, Williams B, Sicherer S, et al. Pearls and pitfalls of allergy diagnostic testing: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Allergy, Asthma and Immunology /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, Asthma and Immunology Specific IgE Test Task Force [J].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, 2008,101(6):580-592.
[14]?Stapel SO, Asero R, Ballmer-Weber BK, et al. Testing for IgG4 against foods is not recommended as a diagnostic tool: EAACI Task Force Report[J]. Allergy, 2008,63(7): 793-796. DOI: 10.111 l/j.l398-9995.2008.01705.x.
[15]?Burks AW, Tang M, Sicherer S, et al. ICON: food allergy[J]. J Allergy Clin Immunol, 2012,129(4):906-920. DOI: 10.1016/j. jaci.2012.02,001.
[16]?Sampson HA, Aceves S, Bock SA, et al. Food allergy: a practice parameter update-2014(J]. J Allergy Clin Immunol, 2014,134(5):1016.1025.E3. DOI:?10.1016/j.jaci.2014.05.013.
[17]?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,《中華兒科雜志》編 輯委員會.嬰幼兒食物過敏診治建議[J].中華兒科雜志, 2011,49(5): 344-348. DOI: 10.3760 / cma. j. issn. 0578-1310. 2011.05.006.
[18]?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免疫學組,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 兒童保健學組,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,等.中國 嬰幼兒牛奶蛋白過敏診治循證建議[J].中華兒科雜志, 2013,51(3):183-186. D0I: 10.3760 / cma. j. issn. 0578-1310. 2013.03.006.
[19]?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.食物過敏相關消化道疾 病診斷與管理專家共識卩].中華兒科雜志,2017,55(7):?487-492. DOI: 10.3760/cma.jJssn.0578-1310.2017.07.003.
[20]?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,特應性皮炎協作研 究中心.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(2014版)[J].中華皮膚科 雜志,2014,47(7):511-514. DOI: 10.3760/cma.j.issn,0412-4030. 2014.07.018.
[21]?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,中華醫學 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.變應性鼻炎診斷和 治療指南(2015年,天津)[J].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, 2016,516:6-24. DOI: 10.3760/cma.j,issn. 1673-0860. 2016. 01.004.
[22]?《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》編輯委員會鼻科組,中華醫 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、小兒學組,《中 華兒科雜志》編輯委員會.兒童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的 專家共識(2010年,重慶)[J].中華兒科雜志,2011,49⑵: 116-117. DOI: 10.3760/cma.j.issn.0578-1310.2011.02.009.
[23]?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,《中華兒科雜志》編輯委 員會.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(2016年版)[J].中華 兒科 雜志,2016, 54(3): 167-181. DOI: 10.3760 / cma. j. issn.0578-1310.2016.03.003.
[24]?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鼻科組,中華醫學會耳 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.變應性鼻炎特異性免疫 治療專家共識[J].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,2011,46(12):?976-980. DOI: 10.3760/cma.j.issn.l673-0860.2011.12.003.
[25]?Arasi S, Caminiti L, Crisafulli G, et al. A general strategy for de novo immunotherapy design: the active treatment of food allergy [J]. Expert Rev Clin Immunol, 2018, 14(8): 665-671. DOI: 10.1080/1744666X.2018.1498784.
[26]?Togias A, Cooper SF, Acebal ML, et al. Addendum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anut all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: 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-sponsored expert panelfj]. J Allergy Clin Immunol, 2017,139(1):29-44. DOI: 10.1016/j.jaci.2016.10.010.
[27]?Fewtrell M, Bronsky J,?Campoy C, et al. Complementary feeding: a position paper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, Hepatology, and Nutrition (ESPGHAN) committee on nutrition[J].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, 2017,64 (1):119-132. DOI: 10.1097/MPG.0000000000001454.
[28]?Ricci G, Cipriani F, Cuello-Garcia CA, et al. A clinical reading on “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-McMaster University Guidel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 Prevention (GLAD-P): Probiotics11?[J], World Allergy Organ J, 2016,9: 9. DOI: 10. 1186/s40413-016-0101-8.
[29]?Cuello-Garcia CA, Fiocchi A, Pawankar R, et al.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-McMaster University Guidel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 Prevention (GLAD-P): Prebiotics[J]. World Allergy Oi^anJ, 2016,9: 10. DOI: 10.1186/s40413-016-0102-7.
[30]?Yepes-Nufiez JJ, Fiocchi A, Pawankar R, et al.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-McMaster University Guidelines for Allergic Disease Prevention (GLAD-P): Vitamin D[J]. World Allergy Organ J, 2016,9: 17. DOI: 10.1186/s40413-016-0108-1.
[31]?Turner PJ, Campbell DE, Boyle RJ, et al. Primary prevention of food allergy: translating evidence from clinical trials to population-based recommendations[J].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, 2018,6(2):367-375. DOI: 10.1016/j.jaip.2017.12.015.
[32]?Pawankar R, Canonica GW, Holgates ST, et al. WAO white Book on Allergy: Update 2013 [DB / OL]. 2013[2018-12-01]. http://www. worldallergy, org / userFiles / files / file /WhiteBook2-2013-v8.pdf.
[33]?Nilsson L, Brockow K, Alm J, et al. Vaccination and allergy: EAACI position paper, practical aspects[J]. Pediatr Allergy Immunol, 2017,28(7):628-640. DOI: 10.1111/pai.l2762.
[34]?Dreskin SC, Halsey NA, Kelso JM, et al.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(ICON): allergic reactions to vaccines]』. World Allei^y Organ J, 2016,9(1):32. DOI: 10.1186/s40413-016-0120-5.
[35]?Echeverria ZL, Ortigpsa DCL, Alonso LE, et al. Consensus position document on the child with an allergic reaction after vaccination or an allergy to vaccine components]]], An Pediatr (Bare), 2015,83(1): 63.el-63.el0. DOI: 10.1016/j.anpedi,2014.11.002.
[36]?Echeverria-Zudaire LA, Ortigosa-del CL, Alonso-Lebrero E, et al.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approach to children with allergic reactions after vaccination or allergy to vaccine components[J]. Allergol Immunopathol (Madr), 2015, 43(3): 304-325. DOI: 10.1016/j.aller.2015.01.004.
[37]?Micheletti F, Peroni D, Piacentini G, et al. Vaccine allerg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at the specialized Green Channel Consultation Clinic[J]. Clin Exp Allergy, 2012, 42(7): 1088-1096. DOI: 10.1111/j.1365-2222.2012.03985.x.
[38]?Caubet JC, Rudzeviciene O, Gomes E, et al. Managing a child with possible allergy to vaccinefj]. Pediatr Allergy Immunol, 2014,25⑷:394403. DOI: 10.1111/paL12132.
[39]?James JM, Burks AW, Roberson PK, et al. Saf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easles vaccine to children allergic to eggs[J]. N Engl J Med, 1995332(19):1262-1266. DOI: 10.1056^VEJM 199505113321904.
[40]?Baxter DN. Measles immunization in children with a history of egg allergy [J]. Vaccine, 1996,14(2):131-134.
[41]?Franceschini F, Bottau P, Caimmi S, et al.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allergy to non active vaccine components[J], Clin Transl Med, 2015,4: 3. DOI: 10. 1186/s40169-014-0043-0.
(收稿日期:2018-12-14)
(本文編輯:李偉)
?會議?征文?消息?
為進一步加強全國新生兒專業的學術交流,由中華兒 科雜志編輯委員會、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共 同主辦的2019年全國新生兒專題峰會擬于2019年6月 27-29 0 ( 27日為報道日)在寧波市召開。
本次會議授予參會代表國家級I類繼續教育學分。歡 迎廣大新生兒專業同道踴躍投稿、參會。
稿件內容:新生兒專業臨床和基礎研究。
稿件要求:(1)來稿必須是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表的學術 論文。(2)請提供800- 1 000字中文摘要,內容包括目的、 方法、結果、結論四部分。(3)稿件上須寫清文題,在文題下 依次注明作者姓名、工作單位、通信地址、郵政編碼、聯系電 話和Emailo (4)投稿方式:請登錄本次會議網站http://3072. medcircle.cn進行注冊和投稿。不接受Email和紙質投稿。 (5)本次會議征文不收取審稿費。
截稿日期:2019年4月20日。
請關注中華兒科雜志網站(www.cmaped.org.cn),微信 “中華兒科雜志”了解更多會議資訊。
為了促進兒童早期發展,預防和減少成年疾病,促進民 族健康,由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、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 會兒童保健學組和發育行為學組及兒童早期發展專委會聯 合舉辦的第二屆兒童健康與成人疾病的早期預防專題峰 會,擬于2019年6月13—15日(13日為報到日)在成都市 召開。
本次會議將授予參會代表國家級I類繼續教育學分。 歡迎各綜合醫院、婦幼保健院、兒童醫院、社區服務站等兒 童保健醫生、發育行為兒科醫生、全科醫生、健康教育工作 者等積極參與。
一、征文范圍
兒童保健和發育行為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:①兒童早 期發展;②兒童營養與喂養;③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; ④兒童營養與疾病;⑤腸道菌群與腦健康;⑥發育行為有關 疾病。
二、征文要求
1.?來稿應為原創性文章,請提供800~ 1 000字結構式 摘要,應包括目的、方法、結果、結論四部分。論文要求未在 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。
2.?文內請務必注明作者姓名、工作單位、通信地址、郵 政編碼、聯系電話和Emailo
3.?投稿請登錄本次會議網站http://3073.medcircle.cn進 行注冊和投稿。不接受Email和紙質投稿。
請關注中華兒科雜志網站(www.cmaped.org.cn),微信 “中華兒科雜志” 了解更多會議資訊。